安置补助费是按月还是_次性?征地补偿是一次性还是每年补偿
法律主观:可以一次性付清,也可以视财力分期给付。 1、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并没有规定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款发放给农户的次数,但不允许任何人侵占和挪用补偿款项。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征地补偿 登记。 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第七十九条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 征地补偿费 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法律客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临时安置补偿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来说,拆迁行政法对于临时安置补偿的标准没有做出一个准确的说明,通常是由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等当地的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的拆迁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定。
如有些地方的发放标准是按被拆除房屋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月10元计算,而超过约定临时安置过渡期的,拆迁人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
另外从各地的规定来看,临时安置补偿的发放方式通常是由拆迁人按月进行支付,当然也可以按照拆迁协议上协商的标准进行一次性的补偿。
临时安置补偿需注意的事项1、明确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拆迁当事人和拆迁房屋等具体内容,如拆迁当事人的姓名、通讯地址、身份证等信息;如房屋的地点、结构、面积以及附属设施等信息。
2、补偿方式的选择从上文中可以得知,被拆迁人可以自行选择现金补偿或者产权调换两种补偿方式,但这只是包含了大多数的情况。
其中有两种情况,被拆迁人无权选择补偿方式,一是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可以选择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直接给予现金补偿;二是拆迁租赁房屋时,被拆迁人不能对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3、房屋估价在征地拆迁的时候,需要实行现金补偿的方式,就需要对房屋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同理需要实行产权调换的时候,也需要评估出与被拆迁房价值差不多的调换房屋,以便作为结算差价的依据。
当然,若双方能就补偿的金额和差价结算的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不进行评估。
4、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补偿费的支付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停业补偿费。
安置补偿协议生效的条件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拆迁单位签订各项拆迁协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安置补偿协议就是明确拆迁安置补偿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关系而签订的协议。
而在此协议中必须要包含拆迁当事人的单位、经办人姓名等信息,协议双方也必须签名盖章才能生效,同时具备法律效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若拆迁的是出租房屋,拆迁人除了与被拆迁人外,还要同房屋承租人签订协议。
而大家在签订协议的时候,也一定要明确协议当中的内容,如拆迁补偿方式、支付期限、安置用房面积、违约责任等等。
。
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标准
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标准通常按照上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具体补助金额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补助标准可供参考:
1.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为每人45000元。
2. 城镇转业士官在自谋职业补助金的基础上,每增加1年军龄,补助金增加2500元。
3. 城镇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两次三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加3000元奖励金。立功情况不重复计算。
若对于具体的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标准还有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标签: TAG